1.1项目概况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条原则便是源治理,作为城中或城边的街道或村镇变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难点治理源,因此提早着手规划以城中或城边街道或村镇为建设对象的小海绵村镇建设实在必行,基于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逻辑合理务实的梳理,针对海宁市马桥街道柏士小区河道水质问题,结合柏士小区目前收集管网的建设情况,浙江凯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提出一个小海绵城镇建设概念,马桥街道以柏士小区初级小海绵村镇建设为契机领跑城镇生态文明建设,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海宁市整体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柏士小区位于马桥街道西侧,靠近海昌南路和南北大道,其早期已建有雨污分流系统,雨水管道主要收集村民住户房前屋后雨水、房顶雨水等,基本完成小海绵村镇建设的管网收集工作,但由于村民日常生活中习惯问题,致使洗衣服、洗菜、清洗家具、清洗餐厨用具等大量生活污水也经由洗衣板管道进入雨水管道,排水水质组成接近于生活污水标准,大量污染物经由雨水管道进入河道;降雨时段,雨水也将地面的大量污染物冲洗后带入河道中,影响过境河道水质,进而逐步破坏河道生态系统。
1.2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达到调蓄初期雨水,收集洗衣板污水,兼顾处理河道水之目的,经过水质净化工艺(微生态滤床)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初期雨水及河道水处理经微生态滤床处理后,其出水个别指标按地表水指标提高两级。
1.3 水质分析
拟建项目除收集处理室外废水池生活污水外,亦可以短时间内收集处理高污染的初雨水推迟降雨峰值的产生时间,为城市排涝疏通争取宝贵时间。村镇室外废水池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有时甚至达到城市生活污水的低限数值,并且夹杂泥沙、悬浮物量相对较大,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河,日积月累污染物便富集在自净能力非常脆弱的河内,尽而在各别亦堵塞水流不畅的河段出现黑臭现象,这部分水量经过处理后排放也符合建设初级小海绵村镇的工作内容。
1.4 设计规模
本案污水来源主要包括洗衣板废水和初期雨水,总设计处理水量约为806m3, 降雨级别按大雨(降雨量≥22.5mm)设计,取地面5mm为初期雨水,则蓄水时间约5小时,考虑到室外洗衣板废水时变化系数较大,且会随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综合考虑初期雨水收集时段水处理工艺具备的一定运行能力,也可减少调蓄收集设施建造费用,调蓄设施容积可取总处理量的2/3(即538m3),可采用DN800,长度550米的波纹管两根,用锚固杆和混凝土检查井沿河岸固定。
1.5 工艺流程
现有的雨水管道收集屋面、硬质地面雨水及洗衣板污水汇流总管直接排放到河里,致使河流污染日趋严重难以自净。本方案利用现有雨水收集管网作为初级小海绵村镇建设的组成部分,在管网向河流排放口末端设置弃流井,直接收集雨水和洗衣板污水进入DN800沿河岸蓄水管。每个弃流井内设有沉砂低坑和隔油材料,经过沉淀、隔油的初步预处理后,利用提升泵每天将收集到的污水提升至微生态滤床进行均匀布水、下渗、处理,处理达标后直接排放至河道或回用绿化。
1.6 微生态滤床处理工艺
我公司根据多年水处理经验以及对微生态滤床工艺深入研究与使用,我们认为该工艺最适合柏士小区初级小海绵村镇建设水质处理之用。 微生态滤床是一种微生物、植物的污水处理综合体,进入微生态滤床的污水实际又经历一次好氧、厌氧的处理过程,同时伴随着植物的吸收利用过程,整个微生态滤床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分解、吸收、植物转移的良性循环过程,整套处理系统使用寿命长到数十年,通过两次好氧、厌氧处理过程出水清澈透明,水质优于现行排放标准,可以用来回用绿化洗车等使用。
1.6.1 微生态滤床工艺先进性描述
微生态滤床本体技术源于德国人工湿地,上海轩浦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深化创新而成,是一种先进的点式污水处理工艺,目前该工艺增加更多中国元素,更适合农村复杂的污水环境,该工艺简单易于控制,在设计负荷范围内,汇流水量的变化对其处理效果影响不大。
a 先进性远远领先于传统湿地,整个微生态滤床系统不含泥土,而且表面干燥可行走,与周边景观配合度高;
b 化学药剂,不产生二次污染,维持生态系统完整;
c 等机械设备,易于日常管理,使用寿命长;
d 效果特别明显,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高达70-90%;
e 动运行,无需专业技术操作人员管理;
f 能、高效,日常维护成本低廉。
1.6.2 年综合运行费用核算
微生态滤床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自动控制装置调节运行,日常不需要专人去看管调节,节能、高效,日常维护成本低廉,根据实际污水运行统计,微生态滤床处理工艺1吨微污染水体运行费用约为0.03-0.1元。
1.6.3 自动化控制程度高
整套控制系统完全自动运行,无需专业人员值守运行管理,只需巡视人员定期巡视设备运行正常即可。系统存在冬夏两种切换模式,气温低于12摄氏度时切换至冬季模式。若客户选择上传数据,可实现如下配置:控制系统PLC模块配备485通信接口及相关标准,通过以太网或DTU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便于将现场进水流量、多功能预处理池液位等信号上传至环保局监控平台。